新能源汽车,这并非一个新鲜的话题,如同电动车也并非一个新的事物,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现过,人们对于电动车的讨论一直在持续,但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关注。尤其在中国,新能源的模式、技术、成本等等,一切都让人感到激动、困惑。现在距离一辆养得起的电动汽车投放市场,可能还有很多年,而混合动力等形式的新能源汽车是否离现实更近?谁又将是下一代汽车行业的乔布斯呢?
在“全球汽车论坛”10月12日的主题会议上,业界内外人士一起讨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到底什么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胜败的关键因素。
未来两大技术革新
新的能源需求,全球变暖的因素,技术革新迫在眉睫。本田执行董事三部敏宏指出,未来主要的技术革新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首先是提高现有内燃机的效率,其次是完全转移到新的可再生能源。
本田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混合动力车,之所以要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是因为他们发现在汽油驱动发动机的汽车里,只有30%的燃料是热能和机械损失而消耗掉的,其他一些能源则被释放在空气中。比如刹车的时候,混合动力车能将损失的能量进行捕捉并存储,所节约的能量可以用来驱动汽车。
目前,本田正在为第二代混合动力汽车而忙碌。三部敏宏透露,明年在广州他们将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现场测试。他认为,汽车电气化是最重要的降低排放的方法。
和本田走的混合动力之路不同,曾在通用工作的墨斐更看好电动车的发展。他所在的CODA公司并不像通用那样著名,但在电动车领域,他自称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且有很好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电池续航最大里程可达245公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主动的热管理系统,不会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可以将电量衰减控制在10%~20%。
同样看好电动车的还有美国ZAP电动车公司CEOStevenSchneider。ZAP号称是一家老牌电动车公司,去年他们与浙江永源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ZAPJONWAY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