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得到改善,中国有关企业对产业的态度由观望转为积极入市,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核心技术、政府投入和政府支持等重要问题却一直未能明确具体方向。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选择成为了争论的焦点。电动汽车一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而如今正面临混合动力车的挑战。
电动汽车耗油少甚至不耗油,并且具有反复充电、使用成本低廉等优势,同时,从电能到驾驶功能的转换效率非常高。另外,电动汽车基本上是零排放,有利于环境?;ぁ?/p>
但是,电池却一直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电池功率低、续驶里程短是至今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不仅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电池在使用中存在爆炸隐患,且制造成本高昂,其安全性及经济性目前不能符合商用要求。由于种种技术条件限制,电动汽车短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推广。这些问题不解决,电动汽车就只能停留在概念车的阶段。
虽然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终极发展方向,但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技术,特别是代表着混合动力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更多优势,可以作为“过渡形式”,大有可为。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之前,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
到底发展纯电动汽车还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一直争论不休。而就在这左右摇摆的争论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两条路线上均是踌躇不前。
近日,有消息传出,市场翘首以盼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有望于年内正式出台。如果技术路径和产业政策能够明朗,无疑将改变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困局。
企业似乎已经提前嗅到了动向,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今年9月份先后宣布,将加快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实现国产化的步伐,以重塑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迎合中国即将推出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政策。其中,丰田决定把混合动力汽车的灵魂——电动机和电池两大核心技术引入中国,实现这两大核心部件的本土化。本田也宣布,未来两年,五款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将引入国内生产。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技术路线的争议不解决,不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更不利于国家发展电动汽车战略的实施,将会贻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