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莉)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蓝皮书2008》(以下简称《中国汽车蓝皮书》)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于4月14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中国汽车蓝皮书》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是集中了多位专家、学者,在汽车产业资深顾问的指导下,共同撰写的全面论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的权威性著作。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总量规模增长迅速,汽车工业近几年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所产生的巨大吸纳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按照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以汽车产业为先导,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产业的高增长产业群,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使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增强,书中深入探讨了当前中国汽车的学术方向———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
在过去的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不仅延续了加入WTO以来5年“黄金发展期”的高增长势头,而且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清晰化,汽车产业的发展正由“市场拉动型”向“市场拉动型”和“创新推动型”的双驱动方向转变,由满足国内市场向出口和“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方向转变。尽管这两个转变仍处在起步过程中,但2007年发生的诸如产业技术联盟形成(特别是针对关联零部件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重要起步、兼并重组取得重要突破等一系列实践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汽车蓝皮书》力求反映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年度特点,同时又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判断。全书内容编排上分为发展综述、趋势预测与展望、专题研究、统计数据与资料汇编4个部分,对我国汽车产业近期的发展态势、景气状况、国际竞争力水平做了全面的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判断,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途径、模式、主体、目标和政策导向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对汽车产业相关统计数据、重大事件和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性的汇编。此书具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内容:一是构建了汽车产业景气指数体系,利用景气指数多个角度地定量描绘汽车产业的运行状况;二是在我国汽车产业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的背景下,建立了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从而揭示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轨迹及其不足;三是总结了当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几种典型模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此外,还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再次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