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市场的心。
8月16日,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北京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产量达到1.1万辆,是去年同期的3.2倍。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北京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2%(按可比价格计算),虽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持续明显好于全市工业。
对此,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信息中心部长郭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的利好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推动了新能源车的生产和销售量的增加。“单独摇号和不限行,这两项政策对消费者刺激比较大。”
此外,据记者了解,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北京正在不断推进政策配套,如市场关心的公共充电桩建设等问题也在解决当中。7月底,京津冀三地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部署了京津冀充电设施协同建设重点工作,并签署了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建设形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公用充电服务网络体系。
除此之外,有分析人士也指出,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愈发猛烈的发展势头与越来越多的政策补贴息息相关。“补贴政策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也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郭咏补充道。
各项利好政策点燃了市民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不过,随之而来的中签率逐渐下滑也引起市场的关心。以北京为例,据悉,今年4月以前,新能源车摇号上牌中签率达100%,但6月新能源汽车中签率已降至88%左右。
基于消费者购买需求越来越高,郭咏预计,8月份新能源汽车中签率可能只有30%—40%的水平,未来中签率会越来越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也不会那么容易。
不过,他也坦言,中签率越来越低说明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好。中签率降低并不会影响市场发展。“事实上,新能源购车的指标也在不断地增长,去年是2万辆,今年是3万辆,明年会上升到6万辆,随着指标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的中签率还是回避汽油车高,也还会促进消费者购买。”
无独有偶。日前,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透露,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目标是:如果到2020年取消补贴,纯电动车可与燃油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