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未来充电桩无线化的大趋势下,有线充电桩因其局限性将被逐步淘汰,无线充电桩发展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
具有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充电安全等特点的无线充电技术已走出实验室,进入示范发展阶段。其原理并不复杂,即在发射端将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并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到电磁波之后,再将其转换成电能,就可进行充电。
但该技术也面临着使用成本较高、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可能存在电磁辐射等问题的制约。业内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推进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应用示范工程,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助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周正国指出,无线充电将是充电桩的未来发展趋势,它会像目前比较火热的手机无线充电一样,不需要充电接口,远距离就可以充电。
与传统充电站、充电桩相比,无线充电设施布置灵活,可以把发射端埋在部分路面之下,届时电动车可以在这些路段实现边行驶边充电;用户使用更加方便。无需插入式电缆即可实现高速无线充电,免去了传统充电桩接线所需要的停车和等待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率。比如电动方程式锦标赛赛道两旁的接收板可在电动赛车疾驰而过的瞬间为其充电。充电过程相对安全,无线充电无火花及触电危险,无积尘和接触损耗,能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和天气。
目前无线充电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无线电波式、磁场共振式以及电磁感应式。其中,磁场共振式和电磁感应式更有可能在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中得到应用。
从国外车企来看,丰田、沃尔沃、奥迪、日产等都已经开始研发或测试旗下电动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全球通讯及互联网的一些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电动车无线充电的新领域。日产此前宣布取得无线充电技术成果,车辆通过与感应线圈产生感应而进行充电,需要充电时,车主只需将车开到感应线圈的范围内,系统将自动检测到车辆,车主通过应用程序启动和关闭充电过程。
针对无线充电中存在的传输效率问题,奥迪开发了一种可升降的无线充电系统,让供电线圈更靠近车辆底部的受电线圈,输电效率可超过90%。沃尔沃与阿尔斯通和瑞典能源局合作,正研发在快速路上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系统。
中兴通讯与英国高通公司率先实现了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商业化。中兴通讯研发的大功率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已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可以在30KW大功率系统下,实现90%的充电效率,并与东风汽车和蜀都客车合作,在湖北襄阳和四川成都推出了无线充电公交示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