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Power是美国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因在汽车行业的成就著称。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J.D.Power对中国市场越发重视,本篇文章将通过引述美国和中国消费者对车载新技术的兴趣程度,分析未来5年汽车科技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汽车比拼不再局限于传统动力方面。汽车的配置、质量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都对购车人产生着巨大影响,而消费者对新技术的热衷度也能反作用于汽车厂商,因此了解消费者对新技术的兴趣对未来技术的研发和对新车购买有着重要意义。
J.D.Power对美国消费者感兴趣的43项功能进行调查,总结出7大项人们最感兴趣的技术:
车载娱乐系统和连接、车辆的舒适性和便利性、驾驶辅助体系、碰撞?;ぁ⒌己胶推的茉葱?。
从这7项技术中,我们来看看美国人对自己的下一辆车有怎样看法:
安全,而非高定价
对于新的技术,美帝人民虽然都报以巨大的热情,但也很现实。新的技术首先要安全稳定,其次选装时价位不能太高。根据J.D.Power的调查,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新技术有:车载导航及娱乐系统、侧视镜摄像/后视镜摄像、无线互联、智能泊车、交通情况预测、车漆自修复技术、处于错误价位的好技术:夜视技术、夜视技术。
夜视技术在美国的购车调查中一直是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为什么今年跌出排名了呢?其最终原因就是价格。在美国70%的车主都希望他们的下一辆车能配置上该技术,但当这项配置的价格显示为2000美元时,人们瞬间对夜视技术兴趣乏乏,而当夜视技术降低到1000多美元时,人们又立刻对此项功能报以兴趣,非常有意思的选择。
最无吸引力的技术:
在美国人看来,拖车连接辅助功能竟然是最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技术(美国这个房车天堂是怎么了)。其次是拖车牵引提示和自动驾驶。
我们先来说说关于拖车的两项技术,这两项技术处于最低吸引力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些技术基本都属于特定用途,因此会和购买人群有一定关系,从J.D.Power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调查者如果是大型或者豪华SUV车主,那么对拖车的这些功能就会很感兴趣,而普通的家庭一般都兴趣较少。
拖车连接辅助功能
拖车牵引提示
最出乎我意料的是自动驾驶,以科技闻名世界的美国人竟然以34%的认可进入倒数第三,这分明与自动驾驶热不成正比,似乎人们都只是看热闹而对自动驾驶远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热切。不过,大家还是都相信自动驾驶在未来最终会由先进的技术实现。
对自动驾驶,只有34%的美国人对自己下一辆车能装备充满期待。
中国人:性别不同对技术的需求不同
了解完美帝人民的喜好,我们再来看看咱们中国消费者对目前新技术的态度。总体来说,中国的消费者感兴趣的技术基本跟美国人民的相同,也是前面介绍的7大项技术。但由于中国消费者男、女对汽车的理解和使用理念偏差较大,因此J.D.Power的调查结果显示性别不同对汽车技术也有着不同的偏好。
我们先来说中国消费者的相同点:
1.能源效率不再是关键
十分令人吃惊的调查结果,我们周围总是能听到各种对油耗,电动车的讨论,但实际购买汽车时,人们最终的决定因素却不是燃油效率,这与油价低廉的美国正好相反。虽然美国的油价很低,但较低的燃油效率、清洁能源仍是驱动美国人购买车辆的考虑条件。
[pagebreak]2.价格成本更具弹性
十分官方的解释,说的直白点就是咱中国人买车虽然看价格,但却不关注车辆、技术的成本。要知道美国消费者对选配功能的价格研究的十分仔细,美国人最感兴趣的十项汽车配置其平均成本只有775美元,而中国能达到1225美元,咱们国人还真是是财大气粗。
3.自动驾驶比美国人的兴趣程度还低
刚说完美国人民对自动驾驶兴趣低,没想到我们对自动驾驶的兴趣程度更低。中国只有9%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感兴趣。
说完中国消费者的共同点,我们再来聊聊不同点。
中国的男性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三项技术):大家对车道保持、可视A柱技术以及疲劳检测技术的关注度最高。
中国的女性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三项技术):女性消费者更偏爱摄像头类(影像)、停车辅助和遥控停车。
小结:从中国消费者男性、女性的偏好来看,基本上符合我们的常识。男性消费者更偏爱在驾驶中辅助的各项功能,这恰好顺应了行车辅助系统的迅速发展,而女性驾驶者由于自身驾驶技术等原因,对行车视野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女性最感兴趣的技术中,辅助停车类功能就占了2项,也反映出目前中国大城市停车困难的问题,再联想到美国已经开始强制行车安装倒车雷达,未来车辆标配倒车影像或许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一个需求。
未来究竟会怎样?
看天下
从J.D.Power这次的调查中,我们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先说说中美两国人民的相同点。
1.现阶段对车辆能否自动驾驶不感兴趣。在自动驾驶方面,中美两国人民出奇一致的选择了在一起,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多的思想,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坚定地抱有猎奇的想法,对能不能用并不在乎。
大家不抛弃、不放弃,就这样默默地看着你自动驾驶。
2.高级辅助驾驶才是未来几年的决定性因素。从美国消费者喜欢后视镜影像、智能泊车和中国消费者喜欢主动安全的一些技术来看,大家对更贴地气的辅助驾驶系统钟爱有加。
这些关乎主动安全的技术:
一、比较成熟,
二、配置的价格也比较平易近人,
三、也是最重要的,这些技术能更好的提高行车和停车的安全,为驾驶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pagebreak]中美两国人民对技术需求的不同点:
1.导航。
我想知道,大家买车之后有几位朋友会使用车载的自带导航?据我的了解是很少,大部分驾驶者更喜欢使用手机导航(虽然安全性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一个原因是目前的车载导航的确不好用,原厂的车机系统在搜索的便利性上远远不如手机;第二个原因是地图信息更新太慢,没有手机导航的时效性。
而在美国,很多车都有网络,在车联网方面远比中国做的好,一些车型甚至带有卫星导航,因此车载导航的关注度在美国明显比中国要高。
不过这种场景也应该会慢慢减少,随着类似苹果CarPlay、高德车机版进入前装汽车市场,车载导航的便利性开始增强,天平开始向车机导航倾斜。
毕竟车载导航屏幕更大,对行车时的干扰也较手机更小,而且随着车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供多的中国厂商开始尝试在车内加装网络,这也为导航以及车载系统提供了更多优势和便利。
2.交通预测
交通预测实际是车联网技术的一项实际应用,而这项技术很好的体现出美国在法规制度上的眼光,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对这项技术不感兴趣,除了车企们宣传的较少外,还与政府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政府在讨论车联网技术之初就在整个行业设定了信息传输的标准和要求,这就达到了这么一个目的,虽然各自厂商品牌不同,但车联网的数据传输标准相同,而新出厂的车都会安装相同的车联网数据输出设备,那么车与车之间就能做到真正的信息交互,大家都能掌握拥堵或者危险的位置,达到共赢。未来中国要想实现这些功能,还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我认为未来5年内我们很难享受到这种便捷的车联网服务。
3.车漆自修复技术和拖车相关技术
这两项技术大家关注点不同还是很合情合理的。车漆自修复技术准确的说是一种涂料,它的原理是在常规的透明清漆中添加了特殊高弹性树脂,使漆面柔软性、树脂粘合密度以及强韧性得以大幅度提高,特殊树脂的原料是氨基甲酸酯丙烯。 它的作用是当油漆表面受热后,高弹性树脂变软并填满划伤处的凹痕,就是我们所说的划痕自修复功能。
目前这项技术在日产和英菲尼迪上应用较多,但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其主要原因是对于漆面大面积擦碰和划伤没有太大作用,恢复的维修成本很高,再加上车主对车辆进行封釉,研磨打蜡或抛光等日常作业都会破坏这层娇贵的自修复清漆,从而大大降低其自我修复的能力。
而拖车技术就没必要解释了,房车都很少,上哪拖去?
编辑点评:
未来,任重道远的自动驾驶
标题有些危言耸听了,不过这也是近几年的现状,大家都在一股脑的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好像没有自动驾驶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其实群众们对这些技术远没有那么热情,人们对高级辅助驾驶才是真爱。
的确,随着互联网汽车、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产品最终要成为技术的重要应用终端,而中国消费者开放的心态也促使不少新技术在中国落地开花,但国内城市日益严重的拥堵,以及汽车的高售价依旧是中国消费者的困扰,自动驾驶汽车究竟能否适应中国拥堵的路况,都是目前不接受自动驾驶的因素。另一方面,从大家购车的选择也可以看出,开车还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大家几十年前的思想并没有转变太多,再加上车联网在中国发展的还比较畸形,因此未来5年我们或许不会看到真正的量产自动驾驶车辆在中国的道路上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