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说纯电动车不是绝对环保绿色的,因为国内的电能来源大多还是靠火力发电,也许你会抱怨买电动车没有充电桩是“硬伤”,而近日有一家能源企业消除了我们的这些顾虑,一下子发布了4款绝对零排放、零污染的电动车——太阳能动力汽车。
● 一个能源企业如何步入汽车领域?
汉能控股集团是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早期靠水力发电工程起家,目前已是全球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域的佼佼者,市值已达1600多亿元,员工数量已达15000人,在国内多个省份以及美洲、欧洲与中东、亚太、非洲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业务横跨水电、风电、薄膜太阳能发电,拥有15个生产基地、10大区域公司、8大研发中心。
凭借薄膜太阳能转化率不断地提升,汉能多次打破了世界纪录,如今它的柔性砷化镓双结薄膜电池转化率已达到了31.6%,再次刷新自己保持的成绩。并且,他们将这种柔性太阳能发电薄膜放在了汽车,开发出了4款可以不用充电的电动车。
● 太阳能发电不是第一次用在汽车上
首先说这并不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汽车上的首次应用,丰田普锐斯、奥迪A8L、斯柯达昊锐以及代号为W211的奔驰E240等车型上早就开始将太阳能电池板布置在天窗上,利用它产生的电能来为汽车空调系统的鼓风机供电,可以在停车熄火状态下为车内通风散热。
关于太阳能发电技术与汽车的融合,汉能公司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了为车内通通风,而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太阳能动力,它们可以全靠太阳能发电来满足我们日常的行驶需求。
多年前,当绝大多数能源企业都看重晶硅材料太阳能发电时,汉能集团便开始着眼于薄膜太阳能发电。与传统太阳能电池板不同,砷化镓薄膜具有柔性可弯曲、质量轻、弱光性好、颜色可调、形状可塑等优势,能够更好地匹配汽车外壳。目前它的柔性砷化镓双结薄膜电池转化率已达到了31.6%,如此高的转化效率已经比肩于普通内燃机的汽油燃烧效率。
汉能的4款太阳能电动车其薄膜太阳能材料覆盖在车身上的面积为3.5到7.5平方米左右,以Hanergy Solar A为例,每天在充足的阳光下日照5-6个小时,大约可以发8-10kWh的电能,这些电能可以保证它行驶80公里左右,按一般上班族的通勤距离,每天80公里的续航足以满足日常使用。
甚至在停车时,汉能还可以将这几款车的太阳能电池板扩展到最大面积,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当车辆的电池充满后,它还能将多余的电量储存到其他蓄电装置里。
虽然这几款车都配备了大尺寸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但为了紧急情况电量不足,它们都搭载了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在紧急情况时外接电源充电。另外,汉能还为这几款车型研发了手机互联系统,车辆的充电信息以及能量数据等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甚至未来还要进军自动驾驶领域。
● 太阳能电动车到底靠不靠谱?
说了这么多,也许很多人更关心的是这几款车到底能不能量产?汉能打算怎么造车?我们了解到作为汉能太阳能电动车的首席技术官的高卫民曾是任职于上汽、北汽,拥有30多年的造车经验,他的到来为汉能造车注入了强心剂。
高卫民称,关于量产太阳能电动车的问题,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多难点,汉能采取了开放的态度,例如在太阳能动力巴士方面他们已经于北汽达成了协议。未来如何量产太阳能电动车,还有很多可能,但目前所展示的4款样车均为汉能自己制造。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汉能公司还没有汽车生产资质,想要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也不得不和其他车企合作,所以从目前来看他们的造车路还很远。
总结: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像例如乐视、百度等原本与汽车不占边的企业步入到了“造车运动”,如今作为能源领域企业的汉能也开始了这一步伐。当然,目前汉能面临的困难不胜枚举,不光是造车技术、生产资质等问题,由于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照面积,其车体结构会相应的妥协,所以这在碰撞安全法规等方面也要接受到严峻的考验。汉能官方称量产时间点定在三年左右,他们会成功吗?或许一切皆有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