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对于车的喜好是什么样子的,反正车说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Petrol Head”,估计抽出来的血里边都带着汽油味,不论是老美粗犷的大V8还是德意志精湛的W12,都是我的菜。
说实话,曾经的我也是“无自吸不欢”的主儿,自从看了老美的后驱+机械增压大V8之后,整个人都沉浸在YY的世界中,但后来,随着时间与阅历的推移,我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没钱)。涡轮增压并不是为弱者准备的,仔细也并不是万能的,前驱和四驱也不再是残疾人专有的代名词。
对于我们日常的代步工具来说,车辆的性能一定不会放在第一位考虑,舒适,实用才是大部分人买车的初衷,这些要求也通常与一辆车的底盘悬挂,调校,以及内饰,人机工程学设计有关,车就是第二个家这种说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但是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很多的乐趣也被剥夺了,最典型的就是气缸。比如皇冠原先的2.5 V6的5GR-FE,如今就换成了2.0T L4的D-4ST。
要说
丰田这款新
发动机的技术,我能滔滔不绝的讲上一个小时,尤其是在燃油经济性上所做的贡献,不难看出,几乎每一个别出心裁的细节都是冲着效率与节油去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把汽油之外的消耗都控制在0。尽管工程师们绞尽脑汁来削弱四缸发动机的先天缺陷,但很可惜,还是做不到。
四缸机和六缸机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这些都是功率上难以补足的鸿沟。
尽管现在的四缸涡轮增压已经非常成熟,随便找一台出来都可以吊打2.5的V6,但感官上的差别依然可以让你分清楚它的气缸数,不管怎么调校,只有一套声浪模仿系统才能“骗”过你的耳朵。所以至今,车说君仍然相信,V6才是真正的分水岭。好啦,V6在被我捧上天之后,小伙伴们一定想知道这里边的原因,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首先对于发动机的四个工作流程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吸气,压缩,做功,排气。这张动图左边的黑点出现一次意味着曲轴转了一圈,与此同时咱们再看左边的一号气缸,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曲轴已经转了两圈。因此不难推断,曲轴每转动两圈之后,所有的气缸就都完成了一次循环。以四缸发动机为例,曲轴每转一圈,发动机就有两个气缸处于做功冲程。
另外,仔细观察过发动机转速表的小伙伴都知道,转速的单位是每分钟转多少圈来计算的,下面就开始数学题了哈。假设怠速转速为750转/分钟,那么每秒钟就是转12.5圈,四缸发动机的曲轴每圈爆炸两次,因此在怠速下,发动机一秒钟爆炸25次,而如果是六缸发动机则爆炸37.5次,这就是造成平顺性差距的根本原因。发动机的怠速转数一般都会维持在700左右,同样的转数,六缸发动机就会有更多次做功,因此平顺性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怎么样,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虽说汽车本身就是运动的美学,但都逃脱不了物理本身,发动机尤为如此,气缸数就是与生俱来的资质,就算是同样的排量,多出的两个气缸也会在低扭和平顺性上取胜,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以现在的技术,X5这样的车型都用上了2.0T涡轮增压的发动机,N52B30的自吸固然优秀,但也换了代,加了涡轮放在贵一倍的车型上。对于四缸发动机来说,在发动机悬置上的优化已经是标配,更多的还是对四缸机内部曲轴结构以及一些部件的优化和重新设计,在保证输出的同时,尽量保持一个能量的守恒。在做好了发动机内部的平衡后,震动也就小了很多,如果不以挑刺的态度去体会,可能也很难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