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胆”,很多人把它视为新势力的槽点,这个咱们下回再说。其实,这个“大胆”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吸引人、至少是吸引部分人群的一面。
这部分又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新品研发周期上,会比较激进与快速。新势力在资本的推动下,不会太受传统车企新品研发XX个月周期的禁锢,选择大干快上。虽然有人觉得这不大靠谱,但效果也不得不承认——产品感觉上显得更新潮、更未来(比同期开发的传统车企产品早一到两年上市,这个效果是必然存在的)。
另一个是技术应用上。这又大体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电池技术的应用。无论全球还是国内,大家都会注意到,新势力产品的电池技术应用是要“超前”很多的。比较极端的两个例子:特斯拉(新势力)和日产LEAF(传统车企),都属于纯电的先驱和热点,但电池技术的态度上就截然不同。
当然,由于国内“政策强行拉动”,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在电池应用上的差距没那么大——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推出的纯电,电池方面都挺激进的。但从局部看,差别仍然存在。传统车企在能量密度层面会偏谨慎一些,尤其是合资纯电车型,甚至谨慎得引来各种骂名。
另个技术的应用则是自动驾驶。虽然在这一块传统车企也很热衷,但从态度上,仍然是新势力更激进。特斯拉是很典型的代表了。国内的几个热门新势力,不光蔚来,小鹏、威马在ADAS这方面,用得都很high。
当然,还有分支。比如蔚来的换电——这是连特斯拉都不敢用的技术,蔚来居然敢作为主要的产品特性,并且要投巨资去弄换电站。
有人或许会纳闷:这算哪门子吸引人的点?诚然,如果你从可靠、踏实的角度看,确实可能是下期我们要说的槽点,但从数据的角度看,却是实打实的亮点。
例如看上去新潮,这个对于卖车来说太重要了。真正去在意研发周期意义的人有多少?
还有激进的电池技术,更不用说了。特斯拉的成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因为它率先将三元锂用在动力电池领域,不是吗?
蔚来的换电,确实吸引力一部分购买群体,这也不得不承认。
还有ADAS,别光吐槽,它对相当一部分车主的诱惑力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否则,怎么会有人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看得那么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