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特上半年数据中心及5G通讯集成业务有较大提升,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业务增长38.85%,但由于受海内外疫情打击,部分业务板块受影响较为明显,光伏逆变器设备销售相较上年同期下滑42.33%,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销售较上年同期下降30.45%。
8月19日,易事特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5%,实现营业利润2.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亿元,较上年下降30.95%。
据悉,易事特主要从事5G+智慧电源(5G供电、轨道交通供电、智能供配电、特种电源)、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微电网)三大战略板块业务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充电桩、5G供电、储能、轨道交通智能供电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产品及能效解决方案。
今年上半年,在“新基建”政策促进之下,易事特品牌及技术优势进一步显现,数据中心及5G通讯集成业务有较大提升,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业务增长38.85%,但由于受海内外疫情打击,部分业务板块受影响较为明显,光伏逆变器设备销售相较上年同期下滑42.33%,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销售较上年同期下降30.45%。公司自持运营的光伏电站在报告期内保持稳定运营,同比有小幅度增长;随着能源互联网、5G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公司储能、智能微网的推广加快,公司的储能、智能微电网及5G供电系统业务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后续将紧抓数据中心及5G等新基建相关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将技术和产品优势化为业绩上升的强大推动力,促使高端电源及数据中心、充电桩、轨道交通及5G混合供电及储能需求,数据存储传输需求,边缘计算一体化供电需求相关业务实现收入、利润双提升的实现。
据了解,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鉴于此,配套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各个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落实政策要求,推动当地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比如今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提出,要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布局合理、车桩相随的充电网络。到2025年,全省累计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2000座以上,各类充电桩15万个以上;郑州、洛阳都市圈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其他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达到1∶8,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2公里。
但疫情影响之下,整体的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布置受到较大影响,根据中汽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约33.6万辆,同比下降44.1%。上半年易事特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设备等相关销售收入为4,129.36万元,相较上年同期下降30.45%。
此外,易事特投产项目规模优势凸显,新能源发电收入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光伏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由2019年同期的13,087.05万元下降到12,800.25万元,同比减少2.19%;受国内新能源光伏业务政策环境处于调整期和剧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光伏逆变器设备销售相较上年也下滑42.33%。
上半年,易事特持有运营已实现并网的地面光伏电站23个(545.66MW),分布式光伏项目40个(143.44MW),装机容量总规模约为689.1MW,本报告期内实现发电收入34,913.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3%。同时,公司克服新冠疫情的种种不利影响,在浙江丽水、湖南郴州、广东韶关、惠州等地继续5个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累计装机规模3204KW,惠及1000余户的贫困家庭,实现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一改过去依靠低保金等民政救助资金维持生活的现状,贫困户有了增收途径,脱贫有了新希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另外,针对海外市场,易事特坚持以“OEM+自主品牌”为主要营销策略,在保持现有OEM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找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与海外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报告期内,依托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前期规划和布局,公司持续加大传统优势产品UPS及光伏发电系统的销售力度,并积极拓展智能微网、储能、充电桩及??榛葜行牟肥谐?。在公司重要的新兴市场版图上,在印度新成立了合资公司,进一步搭建UPS电源、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在当地的本地化生产和销售平台,利用当地合作方的市场优势和本土化优势促进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受海外市场疫情加重及物流受阻影响,公司海外市场业务实现收入19,053.9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14%。公司计划在下半年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在重要的区域性、行业性经贸洽谈及展览会上着重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寻求海外市场业务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