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共睹,目前全球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正在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不断扩张,而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则对目前的新能源市场进行了具体的状况分析。
师秘书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今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想要突破200万辆完全不成问题,尤其是在“碳中和”和“碳达峰”两个方针政策的倡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外部环境还在不断优化、加速发展。而产业界的各项规划也对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指明了确切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原本在今年就打算退市的国家政策支持因为疫情所延续,还在持续发放,这也给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持与鼓励。
就拿今年5月份为例来看,5月份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为21.7万辆。同比增幅为159.7%。今年1-5月份新能源车的累计销量达到了9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24.2%,所以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在今年年底完成200万辆的全年销量基本不成问题,更可能会达到240万辆。
师秘书长还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续航里程的提升等,包括广大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等,这些条件的成熟也使得新能源车进入了真正的市场化阶段。
师秘书长除了对今年的新能源整体销量做了预判,还对当前困扰整个汽车市场的“缺芯”问题做了评价,他认为:芯片的短缺如果持续下去形成常态,则会影响到未来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师秘书长认为汽车芯片本身的研发投入很大,周期也比较长,所以短期内想要实现有效的国产替代不太现实。而且就算可以替代,替代的市场份额比重也不会太大。虽然短时间内无法替代,但车企们应该主动顺应市场的节奏及时调整和零部件企业的供求关系。要努力减少中间商,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善汽车芯片的供应环境和供应现状。
另一方面师秘书长也对前期的原材料上涨导致的电池价格上涨问题做了分析,师秘书长认为汽车产业链完全可以在运转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层层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电池的上涨幅度完全可以由成本降低来消化掉,所以短期的电池原材料上涨并不会影响到汽车产品的定价和销量,消费者不需要担心,车企们也不太在意。
师秘书长认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对部分零部件企业形成上下游的双重挤压,可能会压力比较大。师秘书长建议整个产业链进行协同化降本,以此来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