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德系、日系、美系等国外汽车厂商将汽车源源不断地卖到中国市场,并慢慢在中国扎根,逐渐强大。无论从产品力还是营销方面,处处压自主品牌一头。
而那时的中国品牌确实存在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定位较低的弊端,也因为丧失了先发优势。中国汽车产业无论是整车厂,还是上游供应链,都被外资品牌打压。
甚至,“最懂中国人的汽车”竟然说的是德国大众。
核心领域竞争力提升
如今,中国本土车企正有志于改变这一情况,尤其是在新能源浪潮来袭后,世界各国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抓住了这一机会。
再加上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让我国新能源车在核心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基于此,拥有了话语权的中国汽车,开始有走出国门的底气。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品牌仍被外国品牌压制,但在广阔的海外市场中,中国企业不管是在新能源整车制造、销售还是与之相关的动力电池、充电桩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中,都不再是无名之辈。
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公司齐头并进,已在世界范围内打出名声。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1.3GWh,同比上升125%,环比上升1.7%。
今年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航锂电,三者合计市场份额提高至73.7%。
而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LG化学本月在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降至第10位。
整车领域看点多
整车领域更是精彩,不仅有传统大厂比亚迪、上汽、北汽、长城、吉利正加速转型步伐,还有初出茅庐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造车风头正盛。
下半年,小鹏P5、北汽极狐、吉利极氪等新车型的集中上市,也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看点越来越多。
小鹏P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具备了先发优势。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左右,给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立了规模优势。
加之科技巨头们纷纷跨界入局,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迭代创造了环境,带动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活跃。
今年两会期间,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都提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的建议。
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或将会掀起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潮”。
蓄势待发
8月10日,商务部网站消息显示,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谈到1至7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增长,1至7月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历史同期新高,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为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市场不断刷新当月纪录,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持续走高。
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2.2万辆,同比增长169.4%,跑赢车市整体大盘。
其中,中国品牌比亚迪更是以4.58万辆的成绩,蝉联新能源车市销冠,而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合计仅为1.07万辆。至此,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国内销售成绩亮眼的同时,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同样延续着火热态势。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7.33万辆,同比增长151%,高于同期我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幅的118%。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贡献度达到31.5%,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欧洲绿色转型举措推动了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但是欧洲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尚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同时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因疫情受供应链等因素影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产、停工。
在环保政策的倒逼以及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抢占欧洲市场的重大契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上汽在自主研发方面大手笔投入近600亿元,形成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创新技术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所以今年上半年,上汽旗下自主品牌MG和MAXUS新能源汽车在英国、挪威、荷兰、丹麦、冰岛等国细分市场中位居前列。
甚至,今年1至5月,上汽大通MAXUS七座全能家旅新能源MPVEUNIQ5在欧洲市场以累计占有率达到34.2%的成绩,获得了挪威新能源MPV市场冠军。
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MPVEUNIQ5
随着中国汽车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国内被动出口的历史将被改写。
在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标志的“大变革”中,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正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尽管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但无论从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对比看,都不可否认中国汽车正奔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