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截止 2019 年 6 月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突破 100 万个,其中直流快充桩因其较高的功率和较短的充电时间成为新建桩的主流产品。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和江苏公共桩数量位列全国前三,CR10 合计占比达到 75 %,整体分布侧重于经济发达省市。目前除北京放开充电服务费以外,其余目前充电服务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为引导运营商进入市场提供充电服务并规范充电桩运营商收费行为,政府部门制定了充电服务收费政策:规定除电费外,电动车主在公用充电设施充电还将缴纳充电服务费,服务费上限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
目前而言,基础电费一般在 0.4 元/千瓦时~0.6 千瓦时之间,而充电服务费则均在 1 元/千瓦时以下,一般为 0.4 元/千瓦时~0.8 元/千瓦时行业头部效应明显,特锐德和国家电网位居前二。
特锐德依托旗下特来电在全国通过自建+共建模式快速拓展市场,目前充电桩数量牢牢位居行业第一的位置;而国家电网则凭借其完善的电力网络建设高速公路快充网络,目前充电桩数量位居行业第二。
充电桩分类及成本
充电桩根据电流类型主要分为交流桩和直流桩。交流桩即“慢充桩”,通过车载充电机实现电动车充电,充电功率一般为 7kw,其特点是小电流充电、安装灵活、成本较低,充满电一般在 6-8 个小时,主要用于家用私人充电桩。
直流桩多用于快充场合,俗称“快充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充电功率在 60kw 以上,输出电压调整范围广,充电 80%仅需 30分钟左右,是电动出租车、电动公交车等对充电时间要求较高的营运车辆的首选,同时在家用电动车市场也越来越受到用户欢迎。
交流桩保有量大于直流桩,但新增充电桩建设来看直流桩占据主导。从应用范畴来看交流桩因为其度电成本较低大多作为家庭私人桩,从目前保有量来看其占比达到 57%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直流桩尽管其单桩制造、建设和运营成本都要远高于交流桩,但是考虑到其功率高、充电速度快等特点,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主流欢迎;尤其是针对充电站来说直流桩占据较大比重。
根据充电联盟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 年新增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 93943 个,其中直流桩增量为 58756 个,占比 63%,是目前充电桩建设的主流,而交流桩增量则为 35184 个,占比 37%。
运营
充电桩营运企业通常有三类营运模式:
1、充电运营。即企业自建充电桩,建成后运营,收入主要包括电费、服务费,以及桩体广告费等附加收入。成本端主要包括电费、折旧和后期运维费
用。从利润角度来看,电费收支基本持平,服务费是充电桩盈利的主要来源,影响服务费的最重要因素是充电量。
2、共建模式。即充电桩企业与投资方( LP)共建,该模式盈利来源相对复杂,首先充电桩企业可以赚取设备销售的收益;其次可以赚取部分充电服务
费;最后在保障 LP 收益的情况下,剩余收益部分双方分成。
3、设备销售。即仅赚取销售设备的收入。设备销售盈利模式清晰;共建模式涉及到与投资方的约定分成,不同比例下,盈利差异较大;我们主要分析纯运营模式的盈利情况。
成本端:充电??槭浅涞缱布暮诵模?成本占比最高,其余主要部件包括, APF 有源滤波、电池维护设备、监控设备等,具体而言,交流充电桩( 7kw)的总体成本为 7000-8000 元/桩,直流充电桩( 60kw)的总体成本为70000-80000 元/桩。充电站一般按单瓦计价,每瓦单价约为 0.5-1.3 元/w。
收入端:充电桩购电成本与售电成本相同,测算中仅考虑充电服务费收入,暂不考虑桩体广告费收入,以典型的 7kw 交流/60kw 直流充电站为例,如果充电服务费为 0.5 元/kwh,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使用率分别需要 6.27%、6.92%左右。
行业整体单桩使用率仅 4%, 整体不盈利。单个公共桩平均充电量从 2018年 5 月的 604.6kWh 提升至 2019 年 5 月的 895.3Kwh, 同比增长 48.1%。
根据 2019 年 5 月公共桩充电量可计算得单桩日均充电量约 30kwh,假设直流桩和交流桩输出功率分别为 60kw 和 7kw, 根据 2019 年 5 月全国公共桩直/交流充电桩占比为 42.7%和 57.3%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单桩平均功率为 29.63kw。由此推算,公共桩单桩日均使用时长仅约 1 小时,使用率仅为 4%, 行业整体未达盈亏平衡点。
充电服务费与利用率是运营环节盈利关键,服务费提升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