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比亚迪重庆经销商在接受行业调研时表示,比亚迪已采取经销商分担部分成本的措施,以此来承受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就在该调研结束后的1月22日,比亚迪官宣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进行1000-7000元不等的价格上调。
事实上,比亚迪是涨价相对滞后的一家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此之前,特斯拉、小鹏、哪吒、理想、埃安、零跑、大众ID等主流新能源车企均已对旗下部分车型进行了涨价,部分车企在涨价函中称,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为涨价的主要因素。
对此,锂电行业分析师陈磊表示,上游锂电产业链价格疯涨,是导致主机厂造车成本上升,进而对汽车提价的主要原因。
国补退坡对新能源汽车涨价无直接影响
在2021年-2022年的新旧交替之际,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上调旗下部分车型售价,其中,特斯拉调价最为频繁,自2021年8月起,已进行了5次上调售价,12月31日,再次官宣对旗下Model Y后轮驱动版车型上调2.1万元,该车型售价也来到了30万以上。
其他车企中,哪吒上涨2000-5000元不等;小鹏旗下全系车型价格上调4300-5900元不等;埃安部分车型涨价4000元起;零跑低配车型也同比上涨8000元;大众ID家族全系车型普涨5400元……
部分车企在涨价时,将涨价与新能源购车补贴政策关联起来,因此,有市场声音认为,补贴退坡导致新车涨价。
根据《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最新政策要求,2022年起,新能源购车补贴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退坡30%,至2023年将不再补贴。
对此,“新能源汽车涨价跟补贴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本轮新能源汽车涨价的主要原因?!背吕诜治鋈衔骸肮腋灯蟮男履茉垂撼挡固茄雍蠓⒎诺?,2016年、2017年的补贴到近期才发放,如果车企为了补贴涨价,他们早就涨价了,因为企业如果没有利润的话,就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根本无法用5、6年去等待补贴。现金流对车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陈磊所说的补贴发放,即为2021年年底由国家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所发布的《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将发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2016年-2019年度合计201.69亿元,以及2019-2020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183.1亿元,总计384.79亿元。
比亚迪、北汽、东风汽车、特斯拉、奇瑞、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广汽等车企均获得超10亿元的补贴资金,其中比亚迪获得39.8亿元补贴。
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从政策、补贴方面给予了非常大的扶持力度,其中,新能源购车补贴政策实施之初,部分车型的国补+地补额度接近10万元/辆。而随着补贴力度的逐年退坡,涨价前,这部分车型的售价并没有相应提高,基本持平甚至处于降价趋势。
在本轮汽车涨价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能源车企,产品价格为持续下降趋势,甚至有打价格战的倾向,也进一步佐证陈磊的观点——补贴退坡并非本轮汽车涨价主因。如Model 3,2019年8月价格为36.39万元/辆,该年10月该车国产化后价格下降至35.58万元/辆,随后多次降价,至2020年10月,该车价格已下降至24.99万元/辆。不过目前涨价后,目前Model 3的价格区间已提升至26.57万元-33.99万元/辆。
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车企为了促销冲量,也没有严格按计划进行涨价,而是对涨价部分继续采取“补贴”措施,补贴成本由车企承担。如大众ID家族,其在2021年累计交付汽车70625辆,并未达成年度销量目标,其在涨价时附带通知称:“2021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购车交付的仍可享受补贴?!?/p>
锂材疯狂涨价让车企持续承压
笔者留意到,部分车企在涨价时透露出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的成本压力,如比亚迪,其在涨价函中明确表示,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影响,决定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进行1000-7000元不等的价格上调。
不过,该涨价函的生效日期为2月1日,比亚迪表示,已预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新一轮调价影响。
事实上,在该涨价函出来之前,比亚迪重庆经销商于1月中旬在接受行业调研时表示,随着产能的提升,比亚迪的制造成本和研发成本是不断降低的;另外,“比亚迪的金融渗透率很强,可以从其他细分领域完善(指通过其他方式转移成本压力)?!备镁掏北硎?,同行纷纷涨价的情况下,比亚迪维持原价,也体现出品牌优势。
据了解,此前补贴由比亚迪自己承担,不过如上经销商透露,“在国补退坡30%后,比亚迪要求经销商承担30%补贴成本,即一辆车要承担1000-2000元成本,一年下来,单店净利润可能会损失500万元-600万元。”
对此陈磊表示,“新能源汽车普遍涨价的原因是,去年锂电材料大幅涨价,导致锂电池的价格也大幅上涨,已经超出了车企的承受能力,不得不将汽车价格上调?!?/p>
本月初笔者在盘点时发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9年12月价格约为4.1万元/吨,至2021年12月17日已提升至9.2万元/吨;碳酸锂价格在2020年初仅为6万元/吨,但2021年11月已涨至20万元每吨;六氟磷酸锂价格也从2021年年初约10元/吨涨至12月中旬的56.5万元/吨。
陈磊表示,“锂电材料的价格还在快速上涨中,如碳酸锂,去年12月底已经涨至28万元/吨,元旦刚过又上涨至35万元/吨,到1月末,碳酸锂价格再次上涨到了接近40万元/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加上年底下游厂家囤货,已导致上游原材料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现象,现在锂电材料的价格,都要按天来计算?!?/p>
受益下游新能源汽车景气发展,2021年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迎来了史上最好业绩,预测未来仍将持续保持高景气发展。动力电池方面,宁德时代预计净利润超140亿元,同比预增超150.75%;鹏辉能源净利润同比预增超313.51%;亿纬锂能净利润同比预增超65%。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同样受益业绩大幅增长,如天齐锂业,由亏损18亿元转变为盈利超18亿元;当升科技净利润同比预增超159.81%;华正新材净利润同比预增超88%……
不过,对下游主机厂来说,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春节前夕,合纵投研披露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国内某头部造车新势力表示,由于原动力电池供应N公司产品近期价格暴涨,计划将三元锂电池供应商逐步替换由Z公司供应;并将会继续采用铁锂产品,主要匹配低配车型,降低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另外,笔者分析发现,本轮汽车价格涨幅与单辆车电池成本涨幅基本相当。笔者了解到,某造车新势力目前单辆车,采用N公司的电池成本要比Z公司大约高4000元/辆。企业在补贴未到位的情况下,确实可以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压力。
该造车新势力同时认为,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上涨,将推动所有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目前为缓和市场的抵触情绪,采取逐步提价的策略;目前仍有少数车企未提价,该造车新势力表示:“这些车企也将会在近期提价,毕竟成本在不断上涨。”
对于未来价格走势,陈磊表示,“目前很难判断,(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情况仍将长期存在?!辈还?,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向爱集微表示,供需失衡已经让大量资本涌入锂电产业链,在资本推助下,未来产能、产量都会大幅提升,由供需不平衡造成的价格上涨将会逐步回调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