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持续火爆,与其相配套的充电设备也迎来了相关各企的布局。在充电桩领域,近日又有一企业向外公布了相关建设进度及未来的规划。
据起点充换电了解到,2023年6月16日立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已建设完成一期充电桩项目(共两个充电终端),目前正在调试,预计6月下旬投入市场使用。同时正在开展二期充电桩项目(共30个直流充电终端,5个交流充电终端)招采工作,预计8月下旬具备投运条件。
据悉,立新能源是自治区唯一一家区属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是整合自治区国资系统内同质资源、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疆电外送“三通道”等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支柱企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每年均有新能源发电站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公司并网运行新能源装机容量1536.5MW,核准在建装机容量1137.5MW。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立新能源表示,将持续做大新能源装机规模,积极探索储能设备制造、共享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网调峰等行业新业态,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机会,尝试探索光伏+、充电桩、售电后服务等衍生领域多元化发展。
毋容置疑,充电桩是电动汽车不可缺少的产业链之一,由此未来类似于立新能源开发充电桩的企业将会愈来愈多,资本投资加码也会愈发常见。以下起点充换电将从三方面梳理当下国内充电桩领域的发展大势:
一、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新能源的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增加,电动汽车的增多意味着对充电桩的需求增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当下存在着明显的公共充电桩不足的结构性问题,车桩比达到2.5:1,公共车桩比7.29:1。显然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公共充电桩需求。加上未来购买电动汽车的人数增加,这一缺口将会更大。
二、从政策引导方面来看,2023年以来,充电桩政策端密集催化。就在今年的4月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表明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充电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提出“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业内人士认为,政策与需求共振,充电桩迎来黄金发展期。
6月16日,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次采用三城联动的形式,在江苏惠山、湖北荆门和海南琼海三地同时展开,超过20家车企旗下69款新能源车型参与活动,其中江苏惠山被定为本次活动的主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透露,与往年相比,2023启动仪式的活动和各个省的巡展数量会增多,包括服务等各个方面也会更加下沉。
对于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乡村消费潜力。不过他认为15万以内的下乡车型大都不需要800伏充电桩,400伏基本上已够用;超充会带给电网更大的冲击;企业布局超充的成本回收周期会更长,资金压力也会更大,因而超充短时间内不会成为乡村充电基础设施主流。
三、从行业竞争来看,“充电标准统一”进程加快,相关企业加快充电桩技术及数量的发展。比如电享科技打造集光伏、储能、充电桩、汽车等资源的聚合管理平台获保时捷投资;前不久阳光电源官宣具备IP65防护等级的180kW集成桩受市场热捧,相关产品签约近1亿。由此,相关企业的“入局”将导致未来充电桩相应产品的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
有分析预测,到2030年国家车桩比将达到1:1,届时新能源电动汽车“续航”问题将被彻底解决。起点充换电认为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不过眼下国6b政策的出台肯定将进一步压缩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