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作为曾经的工业社会血脉,之前走向高潮并且为之疯狂的“油荒”时代,正如浓墨重彩的一笔被永远地泼洒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今天,随着研发各种新能源替代品的千呼万唤,新能源正如初生襁褓,在人们热切的殷殷期盼中到来。只是它一经出生,就注定了被激烈抢夺和争斗的波折命运。
自从2008年9月9日轻质原油期货交易价格以106.34美元每桶的价格在纳斯达克收盘,终于在最近的第七个交易日止跌。随着近来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原油价格的下挫似乎成为必然,而欧佩克也正在考虑是否有必要减产。于是在经历了2008年疯狂动荡的7月之后,石油的地缘政治能力正在缩小。
但在汽车世界,石油价格短暂的波动已经引起了不小的重视。在中国汽车市场,8月份乘用车销量为45.13万辆,同比下降6.24%。这是中国汽车首次出现月度同比销量下降的情况。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价格的不断攀升,寻找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已经成为每个国家、企业甚至个人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汽油和柴油仍是车用能源的绝对主力,但是,跨国公司并没有因此放松在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随着能源紧缺的加剧和相关技术的成熟,这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必然有增无减。
在新能源及替代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近年来的表现同样相当活跃。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由福田、一汽、东风、奇瑞、长安、中通等企业研制的数百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帮助中国实现了奥运会中心区“零排放”的承诺,也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竞争力。
数百辆国产新能源汽车集中亮相,使社会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迅速升温。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成功运营,坚定了中国抓住“新能源”这一机遇实现汽车行业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不久前召开的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选择若干城市进行大规模示范运行。计划到2010年,使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达到1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奥运期间,奔驰氢燃料电池客车和斯堪尼亚乙醇客车也相继到北京进行了示范运行,说明他们和许多中国客车企业一样看好这一市场,正在积极热身,只等发令枪响。
乙醇汽车是替代能源车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辆乙醇公交车出自世界著名商用车企业斯堪尼亚公司之手,同类车型已经在欧洲多座城市运行多年。斯堪尼亚中国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将乙醇公交车运到北京进行示范运行,是希望将在使用乙醇替代燃料方面的丰富经验介绍到中国。
据了解,将于2008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上,国家能源总局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能源代表和组织将就如何依托新能源,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企业问题做出进一步的积极探索并制定具体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