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广泛普及的新能源汽车和以前的传统汽车相比,数据量的生成、处理和传递完全不在一个数据级,还能通过各种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车辆和设施进行通信,并通过OTA更新软件,先进程度越来越高。但即便如此,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仍有着挥之不去的焦虑,在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一样普及的今天,用户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焦虑和手机的电量焦虑如出一辙。
图片来源:易能时代
为了解决续航焦虑,电池技术和补能技术同步发展,快充、超充技术应用而生。那么,快充和超充,这两种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对此,充换电头条(微信公众号:chd2005s)对快充、超充的优势、挑战、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快充、超充的定义
1、快充的定义
快充的充电功率一般在60~130kW之间,能够在30~60分钟内将动力电池充满至80%左右。快充是将直流电直接储存到电池内,由于直流电的功率大,充电过程中电池温度会升高,可能导致电池衰减更快,对电池寿命有一定损耗。此外,快充对于电网负荷的影响也较大,可能造成局部供需失衡。
快充要求电池具有更高的耐压性和?;せ?,以应对高电流和高电压的充电过程。电池内部的热管理也更为关键,以防止电池过热和损坏。
图片来源:小桔充电官方
2、超充的定义超充是快充技术的一种升级,它采用更高的充电功率,通常在240kW以上,甚至可以达到360kW以上,这使得超充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电池充满,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充电体验。超充的充电速度更快,对电池的要求也更高,电池需要能够承受极高的电流和电压,同时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安全性。电池的热管理、散热和安全性设计都需达到更高的标准。
快充的优势
1、充电速度快:快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电动汽车补充大量电量,满足用户对快速充电的需求。
2、充电效率高:快充技术通过提高充电功率和优化充电设备,能够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用户的充电效率和使用体验。
3、充电设备简单:快充充电桩的结构比传统慢充的充电桩结构简单,可以更好地支持电动汽车电池的快速充电。
快充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车快充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充电速度与电池健康的平衡、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电网负荷的问题、兼容性与标准化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首先,充电速度与电池健康之间的平衡是一大挑战。快速充电虽然能缩短等待时间,但过快的充电速度可能会对电池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电池寿命缩短和性能下降。其次,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挑战。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建设更多的快充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还要考虑到充电网络的分布合理性和用户的便利性。
图片来源:星星充电
再者,电网负荷的问题不容忽视。大规模采用快充技术将对电网造成巨大压力。在高峰时段,如果大量电动汽车同时进行快速充电,可能会导致电网过载,甚至引发供电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兼容性与标准化也是快充技术面临的挑战。不同制造商的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也阻碍了充电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规?;⒄?。最后,安全性问题是快充技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快速充电过程中的热量管理和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任何技术上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给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超充的优势
超充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电速度快:超充模式的充电速度远超过普通充电模式,可以大大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
2、使用方便:用户只需将车辆停在超充站,插上充电线,就可以自动完成充电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图片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据了解,超充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大电流,二是高电压,前者需要热管理技术,实现难度大,后者可降低能耗、提高续航、减少重量、节省空间等,因此高压快充技术有望成为未来趋势。
超充的挑战
随着超充网络的不断扩张,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当其冲的是高昂的投资成本和较长的回收周期。充电站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充电桩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这也意味着,超充网络的建设不能仅仅依赖于商业模式的盈利,还需要引入更多的投资和支持。
图片来源:星星充电
此外,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超充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尽管已经发布了一些超充相关的标准,但整个超充网络仍然需要更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不同平台之间的运营协同。这对于推动超充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至关重要。
快充、超充分别适合哪些场景
一、哪些场景适合快充?
快充充电桩的普及有助于解决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广泛接受和使用。由于充电时长较短,快充非常适合需要快速充电以继续长途旅行的情况;适合在商业区等场所使用,以满足用户快速充电的需求。
图片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二、哪些场景适合超充?
超充适用于长途驾驶和家庭充电:对于经常需要长途驾驶的用户来说,超充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充满电,满足长途行驶的需求。而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超充技术可以方便地在家中为电动汽车充电。
此外,超充充电桩通常与智能网络相连,允许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维护,提高了充电站的可靠性和效率;更适合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服务场景,满足客户更快的充电需求。
快充、超充到底如何选择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不断提升,车桩比高居不下导致“等桩难”、假期“一桩难求”。在“充电焦虑”的推动下,新能源车超充时代来临,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充和快充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快充的设施通常采用传统的充电桩,通过大电流为电池充电,虽然充电速度快,但可能会对电池寿命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大电流充电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对电池内部结构造成一定压力。
图片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所谓“超充”,是指比快充更快的充电设备,最快能以“一秒一公里”的速度充电。而超充设施则采用更先进的充电技术,如高电压充电、无线充电等,使得充电更加便捷和高效充电快。
超充和快充是两种不同的充电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充电方式时,各位车主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快充、超充未来发展趋势
一、快充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快充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快充技术可能会朝着更高功率等级和更快充电速率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用户对充电便利性的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充电的安全性,相关的温控管理、电池健康管理等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二、超充未来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超级充电桩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超级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2、技术创新:未来,超级充电桩将在充电速度、充电安全、充电效率等方面实现更多突破。例如,全液冷超充桩的优势业界尽知,除了充电速度快,更多的是设备可靠故障率低、环境友好噪声低,能够给操作者带来更好的充电体验。
图片来源:星星充电
其中,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吸纳了超多ICT、电力电子等领域的科学家,运用智能算法和超强硬件,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全液冷超充。
3、产业链整合:超级充电桩产业链将逐步整合,形成以上游的充电桩设备元器件供应商到中游的充电桩生产和运营方,再到下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充电服务运营商的产业生态。这将有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快充代表企业
1、星星充电
在场站功率足够的前提下,需求电流超过250A的车辆使用搭载了星星充电Boost超频加速技术的充电终端,将实现最大电流300A的快速充电,轻松突破目前普通国标充电终端最高输出电流250A的限制,有效节省约20%的充电时间。
图片来源:星星充电
2、云快充
江苏云快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与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图片来源:云快充
3、科士达
科士达专注于数据中心产品、光伏新能源产品、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储能产品的研发制造,匠心经营31载,科士达已经成为行业领先的全能方案供应商。
图片来源:科士达
4、盛弘股份
盛弘股份成立于2007年,公司目前主要聚焦电能质量、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和电池化成与检测四大业务。近年来持续布局新能源业务,现阶段业务领域已覆盖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电池化成领域。
图片来源:盛弘电气
5、卡泰驰充电桩卡泰驰充电桩聚焦新能源充换电领域
为用户和客户提供全系列充电设备、全场景智慧充电解决方案以及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
图片来源:卡泰驰充电桩
超充代表企业
1、华为
在鸿蒙智行充电服务方面,实现全国覆盖超过340个城市、4500个高速充电站、70万个公共充电枪,预计2024年底布局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华为全液冷超充终端具备600kW的最大输出功率,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效果。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充电速度,还通过高可靠设计与高质量验证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长达15年以上,能够让新能源车主享受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极速充电体验。
图片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2、特锐德目前主要业务分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板块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网业务板块(特来电)。子公司特来电是国内公共充电领域规模最大的充电网运营公司。汽车充电生态网业务主要由子公司特来电运营,业务包括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充电网的建设与运营,通过提供充电解决方案获取收入或者运营充电桩获取充电运营收入。
图片来源:特来电
3、ABB
ABB 480kW大功率液冷超充设备,最大输出功率为480kW,峰值输出电流高达650A,可兼容未来800V及以上的高电压平台的新车型,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同时为四辆车进行充电,减少充电排队等候时间。
图片来源:ABB电气
4、易事特
易事特中能易电聚焦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运维,现已拥有自主研发生产的360-480kW分体式液冷超充桩、600-960kW分体式液冷超充桩,单枪输出电流高达600A,200V-1000V宽电压平台可满足各类新能源汽车直流快充需求。凭借优质的充电桩产品和服务,现已成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全国自营充电站项目核心合作单位,获得客户一致赞誉。
图片来源:易事特
5、绿能慧充
绿能慧充大功率群充系统兼容超级液冷终端,支持1000V电压平台,电流输出最大可达600A,单枪最大功率可达800kW,适配未来更多车型的充电需要,保证技术的持续领先性,实现了1秒1公里的充电速度。
图片来源:绿能慧充
写在最后
总之,虽然现在超充站的建设现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机遇与挑战是共存的,超充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充技术将不断完善,成为新能源汽车用户首选的充电方式,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内容资料参考来源:法上资讯、易能时代、快马快充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