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观此次车展,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从电动车到混合动力,似乎新能源车再也不是一两家企业的独家秘诀,但是新能源车到底真正前途却依然渺茫。其实,就目前的新能源这个概念而言,没有一种新能源是真正的使用能源。电动汽车的诞生比内燃机汽车还早,混合动力只是一种妥协的产物,而燃料电池早在上世纪就已在航天技术中得到应用。
先说电动车,电动车最大的瓶颈是续驶里程太短,我注意到大多数车展上的展品对续驶里程或语焉不详,或太短。从技术上来说,现在的电动车与一百年前的电动车没有太多的不同,无非是电池从沉重的铅酸电池向锂电池或此类电池过渡,但是在续驶里程上根本无法与内燃机相比??銮业缍档亩挝廴疽簿褪欠暇傻绯氐拇砀欠浅H萌送诽鄣奈侍狻5?,对于这些电动车的这些缺点各个厂家都避而不谈,一味卖弄一些无关紧要的技术。
再说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最大的问题一是节能效果并不明显,相对于增加电动机和电池组来讲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和维修等技术难题,混合动力车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才是混合动力车从发明到现在一直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虽然现在混合动力车型众多,但是能够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却仍然是凤毛麟角。奇怪的是一些大企业非常热衷于设计一些高端的混合动力车型,一方面配置大排量发动机,一方面又再配置上混合动力系统,把豪华与环保在心理上接合在一起,但是就目前来讲,这样做的车型并没有在市场上形成真正的影响力。
这次车展燃料电池车比往届较少一些。燃料电池早已不是什么新玩艺,早在上世纪美国登陆月球的飞船上就应用了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的技术瓶颈在于成本过于高昂,而且技术难度太大,各方面都难以实现量产。通用在前些年日子还好过的时候曾经花大力气在车用燃料电池车的开发上,但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展。想想在美国这种基础科学研究上十分先进的国家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其它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进展了。
宝马前些年还玩氢动力车,并且在制造了7系的氢动车概念车,要知道制造氢气本身所花的能源远远超过能够让这部车上路所花的代价。所以这类车型更多地只能看作是厂家的作秀之举。
其实还是大众比较务实,当美国人拼命搞燃料电池的时候,德国人却致力于节能和小型化的柴油机及小排量增压技术。这两年大众的小排量发动机全面在不同系列的车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市场上的极大成功。应该说大众还是比较务实的,不管明天有没有石油,先把今天的钱赚到再说。
吉利对新能源车的公开表述是目前技术方向不明,因此选择多方向出击。但是在我看来,吉利以目前的实力和市场趋势而言还没有到花大价钱进行新能源车研究的阶段,如果要选择方向也要学习大众,把眼前看得到的东西先做好,赚够了钱再说吧!
或许新能源在未来将是人类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是在今天看来,这种技术上的进化也决不可能成为一两家汽车企业的垄断专利,与其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投放在不可预知的未来,不如把握好今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