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最为热门的话题。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也把“畅想绿色未来”当作主题。车展的热点完全聚焦在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几乎所有的主流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原型车。最具创新性的莫过于奥迪展台,它在传统的汽车上为每一个车轮都加上了一个电动机作为驱动力,这完全突破了以往的结构。但是,表面上看似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其实远没有想象的乐观。虽然很多汽车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距离大规模使用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所带来的变革,就像一个世纪以前,传统汽车替代马车那样,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它需要改变现在的道路、城市规模、加油站,甚至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困难又是来自于哪些方面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问题,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新问题,实际上比它能够解决的问题还要大。前年的时候,宝马公司就开始在德国推广了氢能源汽车的应用。氢能源一直被业界期待为最理想化的方案,它不仅根本没有污染,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也不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
但是,液态氢是非常不稳定的。如何在行驶的汽车中,让液态氢保持在零下两百度一下,这本身就是一个颇让人头疼的问题。第二,虽然氢能源汽车不烧汽油,但是氢气是从天然气中得来的。成本异常高昂。
在中国一直呼声特别高的比亚迪电动双模式汽车,也是一样。虽然消耗电力可以减少污染,而汽车电池的生产过程以及未来的分解过程都是高污染的。大家也许还记得前几年的戴尔笔记本自燃事件。如果采用同样原理的几百块电池,放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进行大功率的充放电,并且需要适应高温、风沙、潮湿等多样化的天气,我们就不得不担心其稳定性和技术可行性。
虽然氢能源、电池汽车是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如何获得氢气,以及如何研发汽车用电池,都是现在的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电池技术,它历经几十年的变化,都没有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电池技术不仅阻碍了汽车业的发展,甚至都成为了电脑产业发展的瓶颈。
新能源汽车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恐怕就是适应性了。作为最为实用的混合动力汽车,看似很先进,但是应用性很有限。混合动力车有两套系统,一个是传统的内燃机系统,一个是电力驱动和充电系统。通俗来说,这相当于买了两辆车。
它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操作性特别复杂,这次丰田召回事件就充分的说明了,技术的复杂程度还抵不上它所节约的能源。另外,混合动力车也是依赖电池,它虽然可以节约部分能源,但电池却增加了车重。如果我们在非常拥堵的城市当中使用,混合动力车可以节能20%,但如果在乡村等宽阔路面使用,它非但不节能,反而油耗更高。
现在的电动汽车,同样遇到也是适应性问题。一般一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是150公里左右,但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锂电池的电储存能力会衰减40%。那么,像北京、上海等市区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显然是太大了。如果家住的比较远的话,一辆电动汽车很有可能就变成了一张单程车票。
现在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实完全是建立在汽车的轮子上。人们上下班、城市的公交系统,在中国可以喝到几千公里外生产的矿泉水,这都是因为汽车的发展和石油的廉价。虽然石油将会不断减少,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汽车业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即将没落的夕阳产业。
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将会刺激石油产业的投资。每一次石油危机都会促成下一次石油的大发现。但不管怎么样,石油终将会枯竭。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的内燃机时代也终将会过去。而新能源汽车,也会随着电池技术、控制技术,不断的走入人们的生活。就像一个世纪以前那样,新能源汽车将会从最适应的中小型城市出现,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人类带来一个更加清洁,更加安静的生活环境。汽车产业从内燃机时代过渡到新能源时代,将是一个缓慢的、递进的逐步摸索的过程,这不仅需要人类的智慧来应对技术问题,还要从城市规划、生活方式上,来应对这种巨大的改变。